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辽篮vs新疆:杨鸣与刘炜隔空交锋,卫冕之路艰难
北京时间11月17日,俱乐部杯小组赛迎来最后一轮比赛,D组竞争尤为激烈,目前仅有北京首钢队锁定晋级名额,辽篮须在与新疆队的对决中才能确定另一晋级球队。 辽篮主教...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新葡京官方入口 > 新闻动态 > 天地是一本打开的易经(三):格物与类万物之情(下)
天地是一本打开的易经(三):格物与类万物之情(下) 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5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00

我们重新看孔子对乾卦九五爻的注解:

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。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。则各从其类也。”

“圣人作而万物睹”。万物睹,就是见万物。在这里,我们不局限于无情之物,而是把万物看成是成就事功的一切因素,也包括了人。如果说尽人之性是见自己,那么万物睹,就是见天地,见众生。

真正的“看见”,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。生命的终极孤独,不在于物理的隔离,而在于不能被真正看见。

最本质的看见,正是看见每一个当下心的状态。于是我们自然的和《天地是一本打开的易经(一)》中所述的“类万物之情”的第二重深义,链接上了:

在现象的世界里,并无绝对的真相。万物之情的每一次显现,必定与独一无二的当下心相应。有怎样的心,就有怎样的情。所以“类”又是类似的意思,是“如”的意思。

套用佛学用语,类万物之情,就是“如来者,即诸法如意”。好巧不巧,“格”的另一个含义,就是“来”。

所以说,万物之情,并没有一个绝对不变的情。如果有,那还是《易经》吗?!

乾为天,天就永远是乾卦吗?日月星辰在天上起落往来的时候,天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大地。

佛经上说,同样是水,天人所见是琉璃众宝庄严之地,人见是水,在饿鬼眼中是脓血,在鱼虾眼中是住宅。

同一段木头,法师持之是香板,白蚁视之为食物,显微镜下见之又是一堆纤维甚至分子原子。

这正是格物之难的第二个原因:万物之情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。

要尽物之性,就要认识到绝对不变的物性并不存在(变易)。这意味着,每个当下,万物都可能放入不同的格子,被打上不同的标签,对应不同的事理,展现为不同的卦象。

当今科学发展,绝对时空观已经被相对论打破。量子力学又把观测结果的绝对客观性给打破。从某种角度说,科学已经开始触及“梅花雪月交光处”。

(八)

与打标签相对的,是遭遇已有的标签。

当我们走进中药铺,整面墙都是大柜子,柜子中是密密麻麻贴着药名标签的小抽屉。我们真的理解这是什么药吗?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当下对症的药?

洞察标签(概念)背后的本质,完全了解面前标签出现在当下的意义和因缘,用其利而避其害,是格物的第三重含义。

很多时候,我们错以为,一个概念,表达了某种确定不移的事物或者性质。正是这种认知,导致了我们屡屡被标签轰击,深受其伤。或者,我们把这固执的标签当作石头,砸向了原本并不想伤害的人。

这正是格物之难的第三个原因:万物死于标签,标签伤人于无形。

其实这种固化认知经不住持续的追问。当我们对概念的本质不断拆解和深入,就会显示出,概念之所以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,其背后的深层意识与力量。如果把追问进行到底,就会显露出其背后的空性。

于是,我们开始有能力让标签变得如影无形,不再能伤害任何人。这并不是标签变了,而是我们的洞察让一个简单的事实显露出来:标签所能攻击的,只能是另外的标签。而我,并不是任何标签。

这个不断追索概念本质并最终获得体悟的过程,正是格物。

(九)

让我们来实践几个“格物”的具体案例。篇幅所限,我们每一次追问,都仅针对当前层次概念拆解后的某一个分支概念。

例如“朋友”这个概念,我们第一层格物,可以拆解成四个概念的组合:信任关系、情感连接、价值认同、互动模式。那么我们仅针对信任关系,再进行下一轮的格物拆解。

朋友

图片

凳子

图片

我们也可以从同一个概念的不同拆解方向去实践。例如下面两个例子,是对“写作”这个概念沿不同分支的拆解。

图片

图片

(十)

格物,类万物之情,既极其简易,又变易难测,这到底是难还是易?答案是:百姓日用而不知。

我们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做着各种类万物之情的功夫,这并不难。但是要想真的把格物做好,获得类万物之情的究极能力,达到“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”的境界,如前文所述,需要做好三个方面:

心中无私,共情万物;

见当下心,类万物情;

洞察本质,万物为侣。

这三方面功夫,最终都落到了心上,这就是“物格而后知至”。类万物之情的实践过程,和通神明之德的修行过程,不一不异,实为一个整体。

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,当万物各从其类,安处其位的时候,那个能看见万物,能格万物的心,他的位置在哪里?

孟子说,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(心放在哪里?)

在万事万物上起用而又不失本位,这正是格物所致的知。

事实上,格物与致知,同时发生。诚意的格物,令知趋向于圆满;诚明的知,令格物越来越精准透彻。相反的,缺乏诚意的格物,令知趋向于无明;无诚明的知,令格物越来越混沌偏私。

(十一)

让我们回到《易经》。

从前面的分析可见,通神明之德与类万物之情,很难产生跨越性的突破。我们做每一件事情,都在面对自己的心。有没有什么办法,可以大幅度降低人性偏私的影响,从而显著提升类万物之情的能力呢?

《易经》的绝妙之处恰在于此。

八卦的法则,极其简单而直观。甚至可以说,所有易学的成卦法则,都有同一个特点:不依赖于主观好恶来取舍。

例如,当我们看到一座山的时候,卦象“艮”自然显现。山上云雾缭绕,于是又有了一个“坎”,云在山上,得到一个水山蹇卦。

我们得到这个卦象的过程,完全依赖于八卦类象共情万物的模型。这个模型是如此简单易用,以致于没有留下个人好恶介入的空间。事实上,并不是我们的私心杂念不想跳出来选个好卦(假设有),只是成卦算法太简单平等,我们的大脑还来不及运行额外的算法。

至此,博士学历不要了,硕士学历也不要了,本科学历也不要了,只要能记住八卦,只要能懂得八卦对应的现象,就可以用易!

八卦乃至六十四卦的流转,《易经》也已经提供了模型,真正需要考验人心的部分,被集中到了解卦部分,正所谓成卦容易解卦难。若失去了用“心”的部分,也就失去了易学的精髓。

因此,真正的用易,通神明之德和类万物之情的水准,将如DNA双螺旋一般互为增上,不断成长。见自己,见天地,见众生,成为了一个圆——太极。

(十二)

全文在上节已经结束。之所以还有第十二节,是为了提供一个实例,展示解卦过程中,心如何不断转换太极,类万物之情。大概七年前,妙和收到她师母带来的一份礼物,是一个发卡,说是一位大人物所赠,要妙和猜猜是谁。妙和得卦风雷益。然后就猜出来了。

图片

  我们看到互卦中有个坤,这是不是能代表师母做了中间传递者呢?于是心从人物的主客关系切入。赠送与接收者,对应内外卦。妙和是一位美女,外卦是巽,能对上。真的是她吗?先这样假设,然后看看情况是否对应。如果巽代表妙和,内卦震就可以代表妙和的特征。震为雷,善鸣,声音大,喜欢论。震又为足为动,巽为风在外卦,远离家乡。艮为山,震为东,直读山东。艮和震又能成为山雷颐卦,小吃货一枚。以上都是已知情况,全都符合。于是巽为妙和,那么震卦就可以代表送礼物的人。帝出乎震,符合“大人物”的说法。震为长男,在坤卦师母的时空下,中年男士的可能性很大。那么以震为太极,巽在外卦为风,风又轰鸣,看来他是坐飞机来的。巽又为东南,艮为寺庙,巽坤风地观,这是一位来自东南方的出家人。震四巽五,45岁。为什么送一个发卡呢?头发又称烦恼丝。正是用发夹束住烦恼丝,激励妙和努力修行之意。(以上不是预测,仅供玩易参考。)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2025北京春运!北京站出行攻略请查收

下一篇:没有了